题名昆仑山北坡两类群优势种对立地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
作者朱军涛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希明 ; 李向义
关键词光合特性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叶片性状 抗氧化系统 昆仑山北坡
其他题名Eco-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wo Plant Groups to the Habitat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Kunlun Mountain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昆仑山北坡沙漠化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当地畜牧业生产和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针对昆仑山北坡的植被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以昆仑山北坡前山带和绿洲平原区两植物类群优势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叶片性状和抗氧化系统的研究,期望回答前山带和平原区植物的光合适应策略,其叶片对环境胁迫的性状表现,胁迫环境下其内部生理生化适应机理等一系列科学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前山带植物的光合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多为单峰曲线,中午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平原区多为双峰曲线,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一般出现在13:00-14:00之间。前山带比平原区植物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羧化效率(CE),具有更低的CO2补偿点(CCP)和CO2饱和点(CSP)。用气体交换法测定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与叶片δ13C顺序基本一致,前山带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叶片稳定性同位素丰度值都大于平原区植物。(2)植物叶片单位重量、单位面积的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Nmass,Narea,Pmax/mass,Pmax/area)前山带大于平原区。平原区植物的光合氮素利用(PNUE)大于前山带,说明平原区植物在有限的氮素供应条件下,具有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效率。前山带植物遭受着间歇性水分胁迫,加之更强的太阳辐射和风蚀作用,植物分配更多的叶氮于细胞壁,同时累积大量渗透调节物质,形成了更厚而面积小的叶片,即比叶面积(SLA)较小,比叶重(LMA)较大。为了适应山地的特殊环境,前山带植物在叶片结构性状上做出一定的适应策略性响应。(3)前山带植物的活性氧(O2-,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高于平原区,也印证了前山带植物遭受更严重的环境胁迫。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oluable Sugar)、类胡萝卜素含量(Car),亦表现为前山带大于平原区。前山带植物虽遭受着多重胁迫作用,但植物体内活性氧(AOS)仍然维持在低浓度范围,而低浓度AOS正好诱导防御基因表达,及时清除活性氧,维持了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4)前山带海拔的变化造成光、温、水、热等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分布于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植物,在光合、叶片性状和抗氧化方面亦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光合: Pmax、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量子效率(AQY)、CE、光呼吸速率(Rp)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LCP、LSP、暗呼吸速率(Rd)、CCP、CSP、光能利用率(PE)、WUE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叶片性状: Pmax/area、Pmax/mass、PNUE、Nmass、δ13C、SLA、叶绿素含量(Chl)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Narea、LMA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抗氧化: MDA、O2-、H2O2、Pro、Soluable Sugar、Car、SOD、POD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CAT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公开日期2011-11-22
页码122页
分类号Q948 Q94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102]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10年以前数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军涛. 昆仑山北坡两类群优势种对立地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