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某些典型环境污染物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彭振磊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林金明
关键词有机汞 形态分析 手性药物 磺酸化β-CD 毛细管电泳
其他题名Study of Some Typical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环境科学的迅速发展,对环境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要求。由于 大多数环境样品的基体十分复杂,其待测组分的含量极低,并且干扰物质多;同 种元素以多种形式存在,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其中要求环境分析和检测技术手 段必须是:(1)经济,(2)具有普适性,(3)产生最少的废物,(4)尽可能避免操作人员 与有害化合物的接触。在各种分析方法中,毛细管电泳恰好是目前最接近或最易 接近这些要求的分析检测手段。同时,毛细管电泳的工作环境是水介质,接近于 环境样品的背景,给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减少了许多繁琐的过程,大大缩短了分离 周期,在快速分离和连续监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成果为环境分 析问题提供了方法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全文共分五章,分述如下: 第一章:本章评述了毛细管电泳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选择两类典型环 境污染物有机汞和手性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毛细管电泳在有机汞和手性污 染物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毛细管电泳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 行了展望。 第二章:本章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的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同时分离了四种汞的 形态: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和苯基汞,并且研究了有机汞在水溶液缓冲体系 以及非水缓冲体系下有效淌度的差异。在该方法中,添加剂咪唑不仅起到共离子 对作用,还参与了在线络合行为。经过实验优化,四种汞形态的最佳分离条件是 以甲醇为溶剂,0.15 M 乙酸和15 mM 咪唑溶于其中作为缓冲电解质,其检测波长 为191 nm。 第三章:我们研究了不同溶剂和电解质对有机汞分离的影响,并成功开发了一种 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用以分离有机汞形态,该方法以含30 mM 乙酸铵的甲醇溶液 为背景缓冲溶液。三种有机汞的形态,甲基汞、乙基汞和苯基汞,能够被基线分离并且其理论塔板数均超过了106。该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与样品堆集和电动进样 技术联用,提高了检测灵敏度,降低了甲级汞的检测限。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 甲基汞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40-750 ng/mL,检测限是18 ng/mL(S/N=3)。 第四章:在反向电压操作模式下,碱性手性药物的磺酸化β-环糊精毛细管电泳分 析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温度效应,本章引入热力学方法以揭示这些温度效应的实质。 本章详细考察了分离过程中温度对碱性手性药物(麻黄碱、去甲麻黄碱、脱氧肾 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对映体选择性因子的影响。随着分离温度的升高,麻黄碱及 去甲麻黄碱的对映体选择性因子降低,脱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对映体选择性 因子反而增大。热力学研究表明,四种碱性手性药物与磺酸化β-环糊精之间的相 互作用都是焓驱动过程。然而决定手性分离的焓变和熵变的数据揭示麻黄碱及去 甲麻黄碱的手性分离受焓变驱动控制,脱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手性分离受熵 变驱动控制。正是由于手性分离过程中的驱动力不同,才存在两种不同的温度影 响。 第五章:在反向电压操作模式下,我们研究了温度对十二种结构相似的碱性手性 药物对映体选择性因子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不管对映体选择性因子变化如 何,与磺酸化β-CD 相互作用能力强的对映体有效淌度变化量都要大于作用能力弱 的对映体。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只有苯环上有取代羟基的碱性手性药物对映 体选择性因子才增大。为了理解手性识别过程,我们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手 性选择剂与碱性药物所形成的结合物。碱性药物与磺酸化β-CD 所形成的结合物能 诱使碱性药物和磺酸化β-CD 的化学位移变化,通过该变化可以知道手性药物的苯 环进入到环糊精的空腔中,其烷基链从环糊精宽口处伸出并与磺酸根离子发生离 子对作用。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0-06-0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9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彭振磊. 某些典型环境污染物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