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供暖前后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棕碳吸光特性
王格慧[1,2]; 李建军[1]; 曹聪[1,2]; 张璐[1,2]; 吴灿[1,2]; 王佳媛[1,2]
刊名地球环境学报
2017-10-01
卷号8期号:5页码:451-458
关键词棕碳 化学组成 光学特征 来源 形成机制
文献子类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2015年11月1 - 30日在西安用大流量采样器每12 h进行1次细颗粒物(PM_(2.5))样品采集,分析供暖前后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有机碳(WSOC)与无机离子的浓度和棕碳吸光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供暖对城市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供暖前(11月1 - 15日)与供暖后(11月16 - 30日)PM_(2.5)浓度分别为127 ± 59 μg · m~(-3)和164 ± 126 μg · m~(-3),供暖后比供暖前增加了30%,其中K~+、Cl~-、和分别增加了30%、70%、40%和38%。洁净期(PM_(2.5) < 75 μg · m~(-3))与灰霾期(PM_(2.5) >150 μg · m~(-3))对比显示:洁净期Na~+、Ca~(2+)、Mg~(2+)的相对含量均大于灰霾期,这是由于灰霾发生时不利的静稳天气条件(风速<1 m · s~(-1))使得粉尘粒子干沉降效应增加所致。洁净期[NO_3~-]/[SO_4~(2-)]质量比均大于1而灰霾期均小于1,这是因为灰霾期高湿条件有利于二氧化硫液相转化为硫酸盐所致。供暖前灰霾期[NO_3~-]/[SO_4~(2-)]比值要高于供暖后的灰霾期,这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燃煤取暖排放二氧化硫增加有关。供暖前后棕碳的质量吸收效率(MAE)值均是洁净期大于灰霾期,表明:与非灰霾天相比,当灰霾发生时不利的静稳天气条件使得细粒子在大气中长时间存留,延长其二次氧化反应时间,使得棕碳中含C = C不饱和键的吸光性物质被深度氧化,从而降低其吸光性能。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436]  
专题地球环境研究所_粉尘与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王格慧[1,2]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格慧[1,2],李建军[1],曹聪[1,2],等. 西安供暖前后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棕碳吸光特性[J]. 地球环境学报,2017,8(5):451-458.
APA 王格慧[1,2],李建军[1],曹聪[1,2],张璐[1,2],吴灿[1,2],&王佳媛[1,2].(2017).西安供暖前后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棕碳吸光特性.地球环境学报,8(5),451-458.
MLA 王格慧[1,2],et al."西安供暖前后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棕碳吸光特性".地球环境学报 8.5(2017):451-45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