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尼阿木底遗址发现的似阿舍利石器兼论晚更新世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
王社江1; 张晓凌1; 陈祖军2; 仪明洁3; 葛俊逸1; 达娃4; 何伟2; 张建林5; 栗静舒1; 洛桑6
刊名人类学学报
2018
卷号37期号:2页码:253
ISSN号1000-3193
英文摘要2013年夏,在藏北那曲地区申扎县羌塘高原旧石器调查中,从规模恢弘的尼阿木底遗址地表暴露的、数以万计的石制品中,分别采集到似阿舍利类型“手斧”9件和“薄刃斧”2件.本文对尼阿木底遗址所见的这类器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认为它们只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勒瓦娄哇技术产品的石核,或偶尔为之的、与手斧和薄刃斧形似的石制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斧与薄刃斧.尼阿木底遗址不存在从选料、剥片、加工出成品,到使用、损坏和废弃等各个阶段的、明确的阿舍利类型石器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工艺链条,换言之,在尼阿木底生活的古人脑海中,并不存在一个加工阿舍利类型手斧和薄刃斧等工具的“概念模板”(Mental template).联系到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以前所报道的同类材料,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腹地目前所见的旧石器遗址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阿舍利石器工业类型的遗存.晚更新世末期时,来自于印巴次大陆方向的早期占领者,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昆仑山脉三条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之间的通道,自高原西南方向开始向高原腹地扩张,其间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在非洲和欧亚大陆早已消弭,当时的青藏高原腹地并不具备重新产生该类石器工业技术的土壤.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6276]  
专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图书馆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3.中国人民大学
4.西藏那曲地区文物局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6.西藏阿里地区文物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社江,张晓凌,陈祖军,等. 藏北尼阿木底遗址发现的似阿舍利石器兼论晚更新世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J]. 人类学学报,2018,37(2):253.
APA 王社江.,张晓凌.,陈祖军.,仪明洁.,葛俊逸.,...&高星.(2018).藏北尼阿木底遗址发现的似阿舍利石器兼论晚更新世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人类学学报,37(2),253.
MLA 王社江,et al."藏北尼阿木底遗址发现的似阿舍利石器兼论晚更新世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人类学学报 37.2(2018):25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