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14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董哲1; 裴树文2; 盛锦朝3; 金泽田3; 宫希成1; 吴秀杰2; 刘武2
刊名第四纪研究
2017
卷号37期号:4页码:778
ISSN号1001-7410
英文摘要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6年,因出土丰富的直立人化石、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而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对2014年至2016年在洞口外发掘出土的54件石制品进行报道,意在揭示直立人在该遗址生存的技术特点和适应行为。华龙洞发育在下古生界寒武系灰岩内,由于后期的坍塌,洞口外和洞口内均保留丰富的堆积物。石制品原料取自周边岩石内的脉石英和磨圆度较高的石英岩和燧石砾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以及各类剥片和修理石器产生的碎片和断块等;石制品个体以小型居多。硬锤锤击法为剥片主要方法,砸击法次之。石器类型主要为刮削器,此外还有尖状器。石制品组合总体显示早期人类的模式1工业类型。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初步铀系的年代测试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为中更新世中后期。两件石制品的拼合现象和多数动物骨骼表面的砍砸和割切痕迹显示,华龙洞为一处直立人多功能的生存和活动遗址。对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更新世中国直立人演化、迁徙和技术演化模式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5289]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安徽省文物考古所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3.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哲,裴树文,盛锦朝,等.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14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J]. 第四纪研究,2017,37(4):778.
APA 董哲.,裴树文.,盛锦朝.,金泽田.,宫希成.,...&刘武.(2017).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14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第四纪研究,37(4),778.
MLA 董哲,et al."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14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第四纪研究 37.4(2017):77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