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形态研究回顾与展望
张健平1; 吕厚远1; 葛勇2; 邵孔兰1
刊名第四纪研究
2019
卷号039期号:001页码:1
ISSN号1001-7410
英文摘要中国是粟、黍的起源地,但受植物遗存保存状况及研究方法的限制,对粟类旱作农业起源与驯化的时间、地点、种类、过程等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同观点。植硅体分析为准确鉴定粟、黍及其野生祖本和亲缘物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针对粟、黍种子稃片植硅体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获得以下认识:1)进一步明确了稃片表皮长细胞植硅体的形态特征、大小、数量是鉴定考古文化堆积中粟、黍及其野生祖本和亲缘野生物种的可靠指标;2)通过对比我国北方常见的狗尾草属稃片植硅体,发现了ΩⅢ型仅发育于粟和青狗尾草的稃片中部,且其大小与狗尾草属野生植物差异显著;3)分析和说明了稃片植硅体鉴定流程和方法、重点强调了稃片Ω/η类型的鉴定特征和应用范围,以及植硅体统计量等关键问题;4)讨论了粟类稃片植硅体产量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植硅体埋藏学问题,最后对深化粟类植硅体形态学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讨论,能够使植硅体分析方法在粟类作物起源和传播的研究中得到更准确、更广泛的应用。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1233]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健平,吕厚远,葛勇,等. 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形态研究回顾与展望[J]. 第四纪研究,2019,039(001):1.
APA 张健平,吕厚远,葛勇,&邵孔兰.(2019).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形态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纪研究,039(001),1.
MLA 张健平,et al."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形态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纪研究 039.001(2019):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