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盆地新近纪郭泥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孔艳芬1; 孙蕗1; 沈中山1; 葛俊逸2; 邓成龙1
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2018
卷号061期号:011页码:4518
ISSN号0001-5733
英文摘要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剩磁载体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从上庄组和东乡组的褐红色粉砂质粘土到柳树组和何王家组的褐黄色粘土,赤铁矿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颜色变化一致.郭泥沟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结合岩石磁学结果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可揭示临夏盆地早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的演化过程:早中新世上庄组为稳定湖相沉积,古水流方向为NNW,与南北向的大夏河方向一致;中中新世气候发生较明显的干湿波动,形成了东乡组的褐红色湖相粉砂质粘土夹粉砂、砂和青灰色泥灰质粘土条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NNW,沉积过程主要受大夏河控制;中中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相由湖相细粒沉积物转变为虎家梁组河流相砂砾层;同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也发生改变,晚中新世柳树组湖相沉积过程同时受南北向大夏河和东西向洮河控制,两个方向近垂直的河流共同作用导致柳树组内沉积各向异性度较低,面理和线理均不发育,磁化率最大轴偏角分布比较分散,磁组构确定的古流向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早上新世期间,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沉积了何王家组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受构造抬升影响,大夏河重新主导何王家组上部洪泛平原相沉积过程,水动力条件较为单一稳定,古流向主要为N向,与大夏河流向一致.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0633]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孔艳芬,孙蕗,沈中山,等. 临夏盆地新近纪郭泥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2018,061(011):4518.
APA 孔艳芬,孙蕗,沈中山,葛俊逸,&邓成龙.(2018).临夏盆地新近纪郭泥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地球物理学报,061(011),4518.
MLA 孔艳芬,et al."临夏盆地新近纪郭泥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地球物理学报 061.011(2018):45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