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跃层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对南黄海西部温跃层的应用分析
作者苏劼
答辩日期2017-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青岛
导师熊学军
关键词海洋层结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 温跃层 逆温跃层 黄海暖流 黄海冷水团
英文摘要本文利用2006-07的温盐实测资料,分别采用海洋层结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和传统跃层确定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对两种方法在识别跃层时,对各种不同类型跃层的确定结果进行比较。形成海洋层结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下的“五点三要素图”,传统跃层确定方法下的跃层深度、及强度要素平面分布图,分析夏季跃层的分布特点,分析表明:1)夏季温跃层产生的普遍原因是海表由于太阳辐射温度升高,与下层水间的温差导致温跃层产生,温跃层深度自西向东,随水深增大而增大,强度强的温跃层深度较浅厚度较薄,强度弱的温跃层深度较深厚度较大。2)夏季逆温跃层是由于黄海暖流残余水与黄海冷水团的共同作用产生的。3)跃层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法更加完整地确定、表达了跃层。没有人为规定最低标准,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在多跃层的确定中没有忽略温度垂向梯度中客观存在的变化,更加细致地体现出了其实际情况。此外,本文利用南黄海西部2007-04的温盐实测资料,细致的分析了该海区的逆温跃层特征。采用海洋层结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得到逆温跃层的“五点三要素”,形成强度要素平面分布图。分析表明,逆温跃层的存在与黄海暖流水有直接的关系:1)4月份,黄海暖流水受到的海面冷却仍是产生逆温跃层的普遍原因,在该海区黄海暖流向北延伸和向两侧拓展的区域都有该种类型的逆温跃层存在,位置相对较浅;2)但在偏南的黄海暖流主干区,海面冷却产生的效应被主流区的热量补充所抵消,逆温跃层很弱甚至消失,这是该月份逆温跃层分布区向北退缩并在南部中心附近呈现缺失区的主要原因;3)南下的鲁北沿岸流水的冷水叠加在黄海暖流水的暖水上方,使逆温跃层加强,使得冷暖水的作用区成为强逆温跃层区;4)黄海暖流左侧冷沿岸流水及右侧冷水的前端向黄海暖流楔入,其前端往往覆盖在底层高温高盐的黄海暖流水上方形成下逆温跃层,从而形成双逆温跃层。这些特点,较以前认知更加客观、全面、细致和准确。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15491]  
专题研究生部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劼. 跃层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对南黄海西部温跃层的应用分析[D]. 青岛.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