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的季节变化特征
王颖1; 王保栋1; 韦钦胜1; 孙霞1; 辛明1; 刘琳1
刊名海洋科学进展
2018
卷号36期号:2页码:262-271
关键词东印度洋 缺氧区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East Indian Ocean hypoxic zone seasonal vari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ISSN号1671-6647
英文摘要依据2013春、2016夏、2016秋三季在东印度洋中部开展的水体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rhoDO<2 mg/L)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垂向分布上,缺氧区上边界一般位于水深100~150 m,厚度春季最厚、秋季次之、夏季最薄。平面分布上,春季缺氧区范围最大,主要位于89°00'E以东海区,其南端越过赤道向南扩展至1°12'S;夏季缺氧区的南端退缩至赤道以北海域,且分布面积最小;秋季缺氧区东西向的位置与春季相反,主要位于赤道91°00'E以西海域,其南向扩展范围可达赤道附近。从氧跃层强度来看,赤道附近氧跃层强度最强,由此向南、向北氧跃层强度逐渐减弱,与温跃层变化一致。研究表明,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源于孟加拉湾缺氧区的南扩,季风性环流变化是缺氧区扩展范围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碎屑的分解耗氧和高强度的水柱层化是缺氧区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保障。
资助项目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
WOS研究方向Oceanograph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38360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7262]  
专题业务部门_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5.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6.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颖,王保栋,韦钦胜,等. 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的季节变化特征[J]. 海洋科学进展,2018,36(2):262-271.
APA 王颖,王保栋,韦钦胜,孙霞,辛明,&刘琳.(2018).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的季节变化特征.海洋科学进展,36(2),262-271.
MLA 王颖,et al."东印度洋中部缺氧区的季节变化特征".海洋科学进展 36.2(2018):262-27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