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邻近海域痕量金属黄铁矿化度研究
邹建军1; 石学法1; 刘季花1; 朱爱美1; Zou Jianjun2; Shi Xuefa2; Liu Jihua2; Zhu Aimei2
刊名海洋环境科学
2010
卷号29期号:6页码:819-824
关键词痕量金属 黄铁矿化度 长江口 trace metals degree of pyritization Changjiang Estuary
ISSN号1007-6336
英文摘要采用三步逐级提取方法,对长江口沉积物中痕量金属(Fe、Mn、U、Mo、Cr、Ni、Cu、Pb和Zn)的黄铁矿化程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痕量金属的化学形式主要以活性态为主,黄铁矿态组份含量较低. Fe、Mn、V、Cr、Ni、Cu、Pb、Zn和Mo的黄铁矿化程度分别介于4. 3% ~15. 9%、0. 1% ~0. 7%、0. 7% ~4. 3%、2. 4% ~7. 3%、3. 5% ~6. 6%、18. 4% ~47. 4%、0. 7% ~ 2. 6%、2. 1% ~9. 6%和47. 2% ~82. 1%,并且按以下顺序(均值)递减: Mo > Cu>Fe> Pb > Cr>Ni > Zn >Mn >U. U的黄铁矿态组分末被检出. 这些差异与每一种痕量金属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关. 在剖面上,DOP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河口的水动力条件、总硫及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痕量金属黄铁矿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细粒、富硫及有机质的沉积物中痕量金属的黄铁矿化程度较高. 与其它沉积环境相比,长江河口沉积物中铁及痕量金属的黄铁矿化程度都较低. 这可能代表了一种端元模式. 高沉积速率、低有机质含量、贫硫的河口沉积物中,黄铁矿并不是痕量金属重要的捕获器及载体
WOS研究方向Oceanograph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07684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11415]  
专题业务部门_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
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2.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Sediment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邹建军,石学法,刘季花,等. 长江口邻近海域痕量金属黄铁矿化度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2010,29(6):819-824.
APA 邹建军.,石学法.,刘季花.,朱爱美.,Zou Jianjun.,...&Zhu Aimei.(2010).长江口邻近海域痕量金属黄铁矿化度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9(6),819-824.
MLA 邹建军,et al."长江口邻近海域痕量金属黄铁矿化度研究".海洋环境科学 29.6(2010):819-82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