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
蔡明江1; 李铁刚2; 于心科1; 陈红瑾1; 徐兆凯3
刊名海洋地质前沿
2017
卷号33期号:5页码:22-31
关键词冲绳海槽中部 沉积物碎屑态 常量元素 海平面波动 黑潮 middle Okinawa Trough detrital sediment fraction major elements sea level fluctuation Kuroshio Current
ISSN号1009-2722
英文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冲绳海槽中部18.5ka以来柱状沉积物碎屑态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对KX12-3孔进行了151个样品中碎屑态的提取及其常量元素和粒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常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两段式垂向变化特征,底部的Z1阶段(492~96cm)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8.5~9.6ka),中国大陆河流(长江、黄河)物质输入是沉积物中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而顶部的Z2阶段(96~0 cm)则形成于早全新世以来(<9.6ka),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仍以中国大陆来源为主,台湾物质输入也有一定贡献。此外,岩心中还记录到了7.3ka时发生的K-Ah火山事件。常量元素相关性、R型因子及典型常量元素比值分析均表明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热液活动和火山物质的影响较小。不同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海平面波动及黑潮的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在5~3.5ka期间,KX12-3孔的Fe_2O_3、MgO、Fe/Ti、 Mg/Ti值及粒度减小,这应该是由当时黑潮的减弱或摆动出冲绳海槽引起的。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联合资助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
WOS研究方向Oceanograph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000430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8080/handle/2SI8HI0U/27787]  
专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71, 中国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71, 中国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71, 中国
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71,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蔡明江,李铁刚,于心科,等. 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J]. 海洋地质前沿,2017,33(5):22-31.
APA 蔡明江,李铁刚,于心科,陈红瑾,&徐兆凯.(2017).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海洋地质前沿,33(5),22-31.
MLA 蔡明江,et al."18.5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碎屑态来源和古环境变化的常量元素记录".海洋地质前沿 33.5(2017):22-3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