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启蒙”化与“后现代”化批判
陈学明; 马拥军; 罗骞; 姜国敏
刊名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6-01-20
期号2016年01期页码:4-17+12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启蒙主义”式解读 “后现代主义”式解读
ISSN号2095-9095
英文摘要在哲学领域"西学"再次"东渐"的浪潮中,希望从过去未被考察(至少是未被重视)过的资源中寻求出路,援"西学"入"马",以"西学"解"马",作为资"马"之鉴,寻求出"新",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的重要路径。概而言之,这种"以西学解马"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以西方近代哲学为资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一种"启蒙主义"式的解读;一种是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为资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一种"后现代主义"式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启蒙主义"式的理解,这一路向同启蒙运动以来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立场一样,主张一种人本主义理念,推崇"人性"和"人"的地位、意义、权利、尊严、价值等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后现代主义"式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后现代主义正是以启蒙主义为理论代表的西方现代性的反题,它反对近代(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史上的理性主义传统,并主张消解主体性,消解关于普遍性、历史进步等在西方哲学史上或至少近代启蒙以来的主导性理念。上述两种理解路向,都是从当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生发出来的,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内在理路。我们可以将这两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路向看成我国学界学习西方、借鉴西方思想的必经阶段。经... 更多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0.2.47.112/handle/2XS4QKH4/14073]  
专题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4.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学明,马拥军,罗骞,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启蒙”化与“后现代”化批判[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2016年01期):4-17+125.
APA 陈学明,马拥军,罗骞,&姜国敏.(2016).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启蒙”化与“后现代”化批判.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年01期),4-17+125.
MLA 陈学明,et al."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启蒙”化与“后现代”化批判".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6年01期(2016):4-17+12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