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西昆仑甜水海地体早寒武世花岗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朱杰 ; 李秋根 ; 王宗起 ; 汤好书 ; 陈旭 ; 肖兵
刊名西北地质
2016
关键词西昆仑 甜水海地体 早寒武世 花岗质岩体 锆石U-Pb年龄
英文摘要瓦仍孜拉甫岩体和阿依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的甜水海地体中。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阿依里西岩体的花岗质斑岩的侵位年龄为(530±6)Ma,瓦仍孜拉甫岩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侵位年龄为(515±2)Ma,都形成于早寒武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阿依里西岩体中花岗质斑岩的SiO_2含量为67.7%~69.4%,具有较高的Mg#值(44~46),A/CNK值为0.81~0.93;K_2O含量为2.15%~3.02%,呈钙碱性至高钾钙碱性特征;其εHf(t)值为-3.3~ -0.8;以轻重稀土分异较为明显,富集Cs、Rb、K、Th、Zr、Hf、Y等元素,而亏损Ba、Nb、Ta、Sr、P和Ti等元素为特点,是由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而成。瓦仍孜拉甫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SiO_2含量高其变化范围为75.0%~76.3%,Mg#值比较低,为18~26;A/CNK值为1.01~1.30,K_2O含量为4.31~4.98,表现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特征,其εHf(t)值为+2.5~+ 4.3;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源于高钾钙碱性的安山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的部分熔融。根据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西昆仑不同地质单元中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分布特征、地质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特征,研究认为这2个花岗质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 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塔里木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及大型找矿靶区优选研究项目;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4; 1-18; 49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78253]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杰,李秋根,王宗起,等. 西昆仑甜水海地体早寒武世花岗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J]. 西北地质,2016.
APA 朱杰,李秋根,王宗起,汤好书,陈旭,&肖兵.(2016).西昆仑甜水海地体早寒武世花岗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西北地质.
MLA 朱杰,et al."西昆仑甜水海地体早寒武世花岗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西北地质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