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洞庭盆地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黑褐色土壤剖面野火记录及气候关联
谭志海 ; 龙艳侠 ; 毛龙江 ; 莫多闻 ; 廖冰 ; 刘钊
刊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关键词野火 黑碳 炭屑 末次冰期 气候变化
英文摘要洞庭盆地澧阳玉成黑褐色土壤剖面记录了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火生态的演变过程.通过野外采样和分析测试,参照可靠AMS-14C测年和考古数据断代,利用沉积物中高分辨率炭屑和黑碳数据,探讨该区域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的野火发生和快速气候变化以及植被演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氧同位素MIS3(Marine Isotope Stage,56.0~23.0 ka BP)期间,气候冷干向暖干转变,野火发生十分有限;氧同位素MIS2(23.0~10.6 ka BP)阶段,气候冷湿,C_3木本植被明显增加.然而,随着百年-千年尺度气候冷事件发生,冬季风加强和可燃物干燥程度的增加,促使区域和本地野火普遍发生;氧同位素MIS1(10.6~7.0 ka BP)阶段,随着气温和降水的增加,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C_3木本)所取代,致使区域野火明显下降.洞庭盆地野火发生与末次冰期快速突变气候事件(Heinrich and Younger Drays events)密切关联表明千年尺度野火机制模式受到北半球太阳辐射所控制的东亚夏季风强弱和全球冰量变化以及植被演替的共同影响.; 04; 77-84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64304]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谭志海,龙艳侠,毛龙江,等. 洞庭盆地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黑褐色土壤剖面野火记录及气候关联[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APA 谭志海,龙艳侠,毛龙江,莫多闻,廖冰,&刘钊.(2017).洞庭盆地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黑褐色土壤剖面野火记录及气候关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LA 谭志海,et al."洞庭盆地末次冰期中晚期以来黑褐色土壤剖面野火记录及气候关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