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F-1卫星影像的金川县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熊俊楠1,2; 刘志奇1; 苏鹏程3; 龚颖1; 叶冲冲1; 朱吉龙1
刊名自然灾害学报
2019
卷号28期号:2页码:160-168
关键词金川县 泥石流 遥感解译 空间分布特征 泥石流发育特征
ISSN号1004-4574
DOI10.13577/j.jnd.2019.0218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debris flow gully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Jinchuan County based on GF-1 satellite image
产权排序3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泥石流的空间分布、发育特征是区域泥石流监测预警、风险评价等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四川省金川县地处川西高原区,泥石流频发,本文以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建立泥石流沟解译标志,共解译确定泥石流沟处。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泥石流沟分布与髙程、坡度、水系和地层岩性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金川县泥石流沟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了金川县各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沟床纵比降、沟道坡岸特征,结果表明:(1)区内泥石流分布受水系、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影响明显,主要分布于大金川及其支流区域的咯尔、庆宁、河东、河西、独松、卡撒等乡镇,高程2000~ 3 000 m的区域共有泥石流沟197处,占总数量的77%,坡度15°~30°的区域,共有泥石流沟134处,占总数量的52%,砂岩、板岩区域,有泥石流沟225处,占总数量的88 %;(2)区内泥石流沟流域形状比均介于0.15 ~ 1.2之间,其中形状比0.2 ~0.4之间的有161条,占总数量的62.9 %,表明泥石流沟以长圆形为主,有利于水流汇集,具有充足的水动力条件,71%的泥石流沟道沟床纵比降介于200~600之间,多为易发性泥石流沟床坡降,泥石流沟岸坡坡度介于25°~70°这一泥石流高易发坡度区的面积为1414.79 km~2,占全县所有泥石流沟总面积的60.4%,表明金川县泥石流沟道多为高易发泥石流区。其研究结果对金川县泥石流监测预警、风险分析和科学减灾决策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509899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6790]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熊俊楠
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熊俊楠,刘志奇,苏鹏程,等. 基于GF-1卫星影像的金川县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19,28(2):160-168.
APA 熊俊楠,刘志奇,苏鹏程,龚颖,叶冲冲,&朱吉龙.(2019).基于GF-1卫星影像的金川县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8(2),160-168.
MLA 熊俊楠,et al."基于GF-1卫星影像的金川县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自然灾害学报 28.2(2019):160-16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