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南海北部深海区沉积物孔隙水pH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海水特征关系
作者邵长高
答辩日期2018
授予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
导师唐丹玲
关键词离子扩散,空隙水pH,海洋沉积物,南海,成岩过程
学位名称博士
其他题名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deep-sediment porewater pH and related water-column characteristics in deep water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英文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酸化,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强烈影响。前人研究指出通过地球化学反应,海洋沉积物对海洋酸化具有有效的缓冲作用,与此同时相关研究分析得出冰期比间冰期少的二氧化碳均沉积到海洋沉积物中,即海洋沉积物可能对冰期具有调节作用。海洋沉积物与海水的交界面是两者之间地球化学反应的门户,因此对海洋沉积物与上覆海水特征的相关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研究在海洋学领域第一次展示了深海环境中大范围区域内(南海北部陆坡:>300,000 km2)的海洋沉积物孔隙水pH。从2000年到2011年间在水深范围为137-3702m的南海北部共获取了1192个沉积物柱状样。最长的柱状样深度达到11.9m,柱状样的平均深度为2.6m。研究证明:1.深海区沉积物孔隙水pH空间变化较大。数据分析显示,pH最低 (<7.3)的位置位于海南岛南端,其上层水环境主要受夏季上升流及红河和珠江注入的淡水的影响。其他pH较低 (主要区域7.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996]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学位论文(博士)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邵长高. 南海北部深海区沉积物孔隙水pH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海水特征关系[D].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