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的影响1
林冰冰; 陶静; 杨敏光; 梁胜祥; 柳维林; 王鲜; 陈立典
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卷号23期号:7页码:756-761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电针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功能 大鼠
ISSN号1006-9771
其他题名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Nerve Bundle of Motor Cortex and Striatum in Ra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bserved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目的运用小动物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完整性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后两组线栓法制备缺血2 h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电针组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每天1次,连续14 d。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转棒测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行T2加权成像(T2WI)、DTI扫描,测量脑梗死体积,运动皮层、纹状体区神经传导束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和相对神经纤维数。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较假手术组mNSS评分显著增加;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转棒测试电针组较模型组转棒上停留时间延长(P<0.05)。T2WI成像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DTI成像发现,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rFA增加,运动皮层相对纤维束数增多(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与促进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损伤的修复相关。
WOS研究方向Neurosciences & Neurolog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04785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85327]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林冰冰,陶静,杨敏光,等. 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的影响1[J].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7):756-761.
APA 林冰冰.,陶静.,杨敏光.,梁胜祥.,柳维林.,...&陈立典.(2017).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的影响1.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3(7),756-761.
MLA 林冰冰,et al."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的影响1".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3.7(2017):756-76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