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特征与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李锦萍
答辩日期2006-06-08
其他责任者陈桂琛
英文摘要大黄,又名黄良,火参、将军等,为一种常用中药材,最早收藏于《神农本草经》,其功能主治在历代本草、方书和现代药典中均有记载。大黄属植物全世界约60种,分布在亚洲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山区,我国有41种4变种。随着大黄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大,正品大黄被过度采挖,在一些地区某些其它品种被作为大黄使用。由于对非正品大黄了解不深,大黄品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给大黄的治疗作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大黄的GAP规范化种植也成为大黄种植的首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对课题组种植于西宁廿十里铺、湟源大黑沟、平安的三年、四年及五年生唐古特大黄根部的不同部位进行了蒽醌类含量测定,发现其主要蒽醌类化合物的积累方式在不同年限和栽培地点的样品中均呈现一致性。其积累方式可能随生长年限由外向里进行积累。对不同生长年限种植唐古特大黄的主要蒽醌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含量递增。就栽培唐古特大黄而言,栽培大黄取四年生以上较为合适。 对野外采集不同种大黄进行了蒽醌类活性成分(结合和游离态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析测试,五种蒽醌类总量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歧穗大黄(湟中拉脊山)>丽江大黄>歧穗大黄(治多北麓河、刚察大通河)>卵叶大黄;丽江大黄含有较高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歧穗大黄中也含有较高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在正品大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对非正品大黄的化学成分做进一步了解。 对唐古特大黄矿物元素进行了测定,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通过对土壤和植物中矿物元素特征对比,显示唐古特大黄可选择性吸收K、Na、Ca、Mg、P、Al、Fe、Cu、Mn、Zn等矿物元素,并表现出居群差异。 指纹图谱能较全面反映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对青海野生唐古特大黄的考察采集,进行了不同海拔野生唐古特大黄与种植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在实验室建立了分离度和重现性较好的青海地区唐古特大黄HPLC指纹图谱,为栽培大黄代替野生大黄提供了理论基础。
出处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特征与HPLC指纹图谱研究.李锦萍[d].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06.20-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3062]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锦萍. 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特征与HPLC指纹图谱研究[D].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