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
曹莹菲1,2; 张 红1,2; 刘 克2; 吕家珑1,2
刊名农 业 机 械 学 报
2016
卷号47期号:9页码:213-219
关键词秸秆腐解 热重分析 腐解率
英文摘要

采用尼龙网袋法,结合热重分析,研究玉米和大豆秸秆在 3 种试验地(葡萄园、桃园、农田)腐解过程中的腐
解率和组分变化,为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腐解前期 0 ~20 d 作物秸秆腐解 20% 以上,20 ~120 d
腐解率无明显变化,120 d 后继续腐解至 60% ~70%,大豆秸秆前期较玉米秸秆腐解快。热重分析得出,玉米秸秆
在腐解期间(20 ~45 d)会产生 TG 曲线上200 ~300℃阶段的失重(20% ~30%),腐解后期,大豆秸秆在300 ~400℃
的失重百分比高于玉米秸秆,TG-DTG 曲线在600 ~700℃阶段的失重量到腐解末期(300 d)均为6%左右,随着腐解
的进行,固定碳和灰分百分比上升至 40%。作物秸秆的腐解率、组分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新鲜与干燥处理、大豆
秸秆与玉米秸秆处理、加氮与未加氮处理)差异显著(P <0. 05),在 3 个试验地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 >0. 05),腐解
率、固定碳与土壤温度和降水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挥发分与土壤温度、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玉米和
大豆秸秆还田有增加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作物秸秆种类、碳氮比、干湿程度以及土壤温度、降水条件都会影响作物
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率和组分变化。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56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莹菲,张 红,刘 克,等. 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J]. 农 业 机 械 学 报,2016,47(9):213-219.
APA 曹莹菲,张 红,刘 克,&吕家珑.(2016).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农 业 机 械 学 报,47(9),213-219.
MLA 曹莹菲,et al."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农 业 机 械 学 报 47.9(2016):213-2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