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国东部板内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以崂山花岗岩为例
作者高雅洁
答辩日期2019-04-2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牛耀龄
关键词中国东部 板内 早白垩世 古太平洋板片 底部加水弱化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Mesozoic intra-plate granites in eastern China: The Laoshan granite as an example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
英文摘要

崂山花岗岩是广泛分布的中国东部早白垩世板内花岗岩侵入体之一。这些中国东部早白垩世板内花岗岩岩石成因仍有争议,我们选择崂山花岗岩为研究这些花岗岩的代表。崂山花岗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120 Ma,与全岩Rb-Sr等时线显示的~126 Ma年龄一致。崂山花岗岩代表性样品的主量元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如SiO2/MgO = 64 ~ 1937),显示其母岩浆经历了不同程度斜长石、碱性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副矿物的分离结晶,与岩相学的观察一致。样品富集轻稀土和RbThU,亏损BaSr,有Eu的负异常。高的87Sr/86Sr0.7083 ~ 1.2265)是由于变化的高Rb/Sr~0.3191,平均值约为13),受控于长石的分离结晶。低的ƐNd(t) (−13.8 to −19.5)ƐHf(t) (−14.6 to −24.4)(206Pb/204Pb)i (16.244 to 17.304)显示崂山花岗岩的母岩浆有明显的下地壳的贡献。中生代板内崂山花岗岩的岩浆演化过程最佳解释为,滞留在地幔过渡带的古太平洋板片脱水使岩石圈减薄并产生基性岩浆,基性岩浆底侵、侵入提供物质(~10%)和热,引起成熟大陆地壳(~20% - 25%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发生部分熔融并产生花岗质岩浆。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地球化学 ; 地质学
资助项目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ASKJ03]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Shandong Joint Fund for Marine Science Research Centers[U160640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6836]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雅洁. 中国东部板内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以崂山花岗岩为例[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