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常见植物地表形态特征与泥沙拦截的关系
吴建召1,2; 陈爱民1,2; 崔羽1,2; 罗清虎1,2; 孙凡1,2; 严思维1,2; 林勇明1,2; 王道杰3; 吴承祯2,4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
卷号24期号:6页码:1236-1246
关键词干热河谷 水槽试验 泥沙拦截 地表形态特征 生长期 植物物种
ISSN号1006-687X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8.01024
其他题名Relationship between near-surfac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familiar plants and their ability for sediment retention in a dry-hot valley
产权排序3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为探究植物的泥沙拦截能力及其与植物地表形态特征的关系,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6种典型植物[乔木: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苦楝(Melia azedarach);灌木:坡柳(Dodonaea viscose)、马桑(Coriaria sinica);草本: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e)]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在水槽模拟试验下,6种植物初生苗和1年生苗均表现出不同的泥沙拦截能力.在初生苗期,马桑的泥沙拦截能力最强,扭黄茅和拟金茅最弱;在1年生期,马桑仍为泥沙拦截能力最强的植物,草本植物次之,乔木和坡柳最弱. (2)6种植物在初生和1年生时均表现出不同的地表茎形态特征、地表叶片形态特征、基部拦截体形态特征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 (3)泥沙拦截量与植物贴地叶面积、基部最大冠长、基部最大冠宽、整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基部茎干物质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地面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参数为影响植物泥沙拦截能力的主要地表形态特征因子.此外,植物基部茎表皮裂隙数、基部茎干物质含量、贴地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基部单位体积生物量与泥沙拦截量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认为该地区在采用植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和拦截泥沙时,应重点考虑上述植物关键形态因子以选取最优的植物种类.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402865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6188]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林勇明
作者单位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2.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建召,陈爱民,崔羽,等. 干热河谷常见植物地表形态特征与泥沙拦截的关系[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6):1236-1246.
APA 吴建召.,陈爱民.,崔羽.,罗清虎.,孙凡.,...&吴承祯.(2018).干热河谷常见植物地表形态特征与泥沙拦截的关系.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4(6),1236-1246.
MLA 吴建召,et al."干热河谷常见植物地表形态特征与泥沙拦截的关系".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4.6(2018):1236-124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