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高光、光质和高盐胁迫下浒苔(Ulva prolifera)非光化学淬灭响应机制的比较分析
作者郑阵兵
答辩日期2018-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王广策
关键词浒苔 Npq 高光 远红光 高盐胁迫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英文摘要

摘 要

浒苔是生长在潮间带的一种常见大型绿藻。近年来由于浒苔在我国青岛海域持续暴发生长引起绿潮而受到广泛关注。绿潮暴发对我国近海海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浒苔之所以能够暴发式生长与其强大的抗逆能力密切相关。由于长期生活在潮间带,浒苔受潮汐和陆源河流的影响,会时常遭受高盐、干出、高光以及光质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经过长期适应,浒苔拥有了极强的抗高光、抗高盐能力。

现已证实青岛海域的浒苔暴发与我国苏北浅滩的紫菜养殖业密切相关。在紫菜筏架上定生的浒苔会进入外海呈漂浮生长引起绿潮暴发。本文首先对绿潮暴发海域的浒苔光合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浒苔从定生到漂浮后其光合活性虽然有所不同,但仍然维持相对较高的活性,并且浒苔暴发海域从南至北浒苔光合活性逐渐降低。跟踪统计了暴发海域浒苔孢子囊形成情况,发现孢子囊形成迅速,并观察到了浒苔的原位萌发。以上结果表明了浒苔在暴发过程中光合活性变化明显,由定生到漂浮生长后孢子囊形成快速,这为其快速繁殖提供了基础。浒苔从定生到漂浮后,由于长时间漂浮在海面,在阳光照射下会持续受到高光和高盐胁迫,并且由于浒苔生物量巨大,会在海水表面形成藻席,部分浒苔沉入海水里面。此外,由于涨潮和退潮影响,定生浒苔会处于不同的水深中,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海水中穿透能力不同,海水中的光质会发生变化,浒苔会接收到不同波长的光。在这些情况下浒苔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和快速的生长速率,说明浒苔必然存在高效的生理机制应对不良环境。我们的工作重点关注了高光、光质及高盐三种胁迫因子下浒苔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响应机制。

在实验室设置高光条件处理浒苔,测定其光合活性并分析蛋白组成。结果表明,浒苔在高光下NPQ显著升高,伴随着玉米黄质含量升高,但是与NPQ发生相关的关键蛋白PsbSLhcSR并没有上调,在浒苔中PsbSLhcSR在高光下不能被诱导表达,与莱茵衣藻和小立碗藓显著不同。分析了浒苔内周天线蛋白,发现浒苔中只有蛋白CP26CP29,没有CP24,与高等植物明显不同。我们推测,正是CP24的缺失导致浒苔及相近的大型潮间带绿藻缺少快相的NPQ发生机制。通过比较色素组成发现,浒苔存在一定本底水平的玉米黄质,不同于莱茵衣藻和小立碗藓的诱导型表达。定生浒苔长期受到周期性的高光胁迫,浒苔藻体内储存着NPQ发生必须的物质基础——PsbSLhcSR蛋白以及玉米黄质,以便能快速启动NPQ机制进行光保护。这也是浒苔长期适应潮间带环境的结果。

在光质胁迫实验中,我们对浒苔进行8种波长不同的光进行照射处理。结果表明,经过长波长的远红光处理2天后浒苔NPQ显著升高,并且玉米黄质含量升高,但是光合生理活性降低;短波长的紫外光和蓝光下浒苔NPQ与白光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B)发现,LhcSR蛋白显著上调,而PsbS无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也证明了基因LhcSR的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远红光能通过诱导LhcSR蛋白的表达和玉米黄质的合成促进NPQ的升高。作为对比,我们发现小立碗藓在远红光下并不能诱导LhcSR的表达,NPQ也没有升高,充分说明了浒苔存在响应远红光的通路。对处理后藻体的类囊体膜蛋白进行超速离心分离并对光合复合体成分的鉴定发现,远红光诱导上调表达的LhcSR结合在光系统IIPSII)捕光天线复合体(LHCII)三聚体和内周天线蛋白单体上,并不能与光系统IPSI)复合体结合。此外,对PSI天线系统(LHCI)和LHCII进行WB分析发现,远红光条件下LHCII变大,并且PSI-LHCI复合体上叶绿素b与叶绿素a的比值下降。以上结果表明,远红光能诱导浒苔LhcSR的升高,并与PSII的结合,但不能诱导PsbS的表达,证明了在光保护中LhcSR不同于PsbS的关键作用,为LhcSR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转录组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并且发现钙离子相关代谢通路在FR信号转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转录组数据中发现远红光受体基因的存在,并据此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远红光信号通路。

最后,在高盐胁迫条件下,我们研究了浒苔在高盐胁迫下的NPQ发生机制,并且以单细胞绿藻盐藻和陆生植物小立碗藓作为对比。我们发现浒苔和盐藻在响应高盐胁迫时光合生理参数YIYII有不同的变化趋势。盐藻通过促进磷酸戊糖途径为甘油循环提供还原力和能量,促进甘油循环的高效进行,从而适应高盐环境,而磷酸戊糖途径在浒苔中作用与盐藻中有明显不同。在浒苔中,适当的高盐度处理条件(9% NaCl)能诱导浒苔NPQ的升高。而PsbSLhcSR蛋白表达并没有升高,此外玉米黄质含量升高,这与小立碗藓在高盐胁迫下NPQ升高的机制类似,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诱导途径,还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证实。

比较三种条件下浒苔NPQ的发生机制我们认为,高盐胁迫与高光及远红光条件下的NPQ的升高均需要玉米黄质的参与,但三种条件下NPQ的发生也有明显不同。由于潮间带环境因子变化多样且迅速,浒苔进化出多种NPQ机制共同帮助浒苔抵抗胁迫,适应潮间带的环境。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4447]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阵兵. 高光、光质和高盐胁迫下浒苔(Ulva prolifera)非光化学淬灭响应机制的比较分析[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