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硝化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产生效应的研究
作者申秋璇
答辩日期2017-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庄国强
关键词群体感应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Quorum Sensing 硝化细菌 Acyl-homoserine Lactone 维氏硝化杆菌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遗传操作 Nitrobacter Winogradskyi Genetic Operation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Quorum Sensing Molecule and Its Effect in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英文摘要在地球的氮化学循环过程中,微生物是主要的驱动力,包括固氮作用、氨氧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环境微生物学家最为关注的领域,理解物质循环及细菌间的协调控制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微生物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通过向环境中释放信号分子并感应其浓度变化,当信号分子在环境中积累到一定阈值时可以调控微生物生理代谢的行为。然而目前对氮循环过程中细菌群体感应调控过程的认识仍不完整。本论文以典型的硝化模式细菌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yi)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预估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信号分子合成酶基因进行了异源表达,完成了硝化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验证工作。同时在硝化细菌中发现一种新的信号分子,这种信号分子对细菌的硝化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获得了以下创新性结果: 1)首次在N. winogradskyi中发现了功能性的AHLs合成酶基因。本研究选取了三种硝化过程模式细菌(Nitrosomonas europaea,Nitrobacter winogradskyi,Nitrobacter hamburgensis)进行AHLs信号分子合成酶基因的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比对出三种细菌中可能的AHLs信号分子合成酶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发现位于N. winogradskyi中的AHLs信号分子合成酶序列(nwiI)能够成功表达,并催化合成C7-HSL、C8-HSL、C9-HSL、C10-HSL、C8:1-HSL、C9:1-HSL、C10:1-HSL和C11:1-HSL八种不同链长及不同饱和度的信号分子。 2)在N. winogradskyi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信号分子:7,8-trans-N-(decanoyl) homoserine lactone(C10:1-HSL)。通过LC-MS技术对nwiI异源表达所产生的信号分子种类进行鉴定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高表达量的信号分子与已知的标准品无法对应。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的测定,发现是一种具有C=C双键的信号分子,最终通过二维化学位移相关谱(COSY)确定了酰基侧链中的双键位于C7和C8分子中间。结合LC-MS中离子碎片的结果,确定该信号分子所对应的结构为7,8-trans-N-(decanoyl) homoserine lactone (C10:1-HSL)。通过外源添加该信号分子,发现其对硝化过程有一定影响。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868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申秋璇. 硝化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产生效应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