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效果评估
廖云杰; 宫曼莉; 左俊杰; 任心欣; 赵洪涛; 罗茜; 李叙勇
刊名环境科学
2018-03-26
卷号39期号:09页码:4096-4104
关键词透水路面 生物滞留池 污染负荷 累积 冲刷 净化效果
英文摘要不同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组合对于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其对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污染物累积-冲刷-输送)的影响及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的评估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深圳市国际低碳城为例,分析了6场降雨事件下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对城市面源晴天污染物累积量、降雨径流冲刷量、不同LID设施的削减量、溢流的负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颗粒物平均累积量为(15.80±3.79)g·m~(-2),粒径>250μm的颗粒物质量占比约为65.14%;6场不同强度降雨对地表颗粒物的平均冲刷率为17.15%,粒径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0389]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江苏大学环境设计系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廖云杰,宫曼莉,左俊杰,等.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效果评估[J]. 环境科学,2018,39(09):4096-4104.
APA 廖云杰.,宫曼莉.,左俊杰.,任心欣.,赵洪涛.,...&李叙勇.(2018).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效果评估.环境科学,39(09),4096-4104.
MLA 廖云杰,et al."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效果评估".环境科学 39.09(2018):4096-41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