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域分布的珍稀野生动物对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
欧阳志云; 王晓; 侯金; 张晋东; 白文科; 黄金燕; 周世强
刊名生态学报
2018-09-23
卷号38期号:18页码:6484-6492
关键词红外相机 卧龙保护区 放牧 空间利用 活动模式
英文摘要保护区内放牧活动对野生动物保护存在负面影响,明确不同物种对放牧干扰的行为响应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红外相机研究卧龙自然保护区放牧活动对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放牧激励政策实施前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其同域分布的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水鹿(Rusa unicolor) 4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照片数、空间分布以及活动模式的变化,探讨这4种动物对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一期(2012—2013),2012年10月实施了禁马政策,同年12月实施放牧(牛羊)激励政策)家畜照片数量很少,4种野生动物照片数相对较多。二期(2014—2015)家畜的照片数显著增加(P<0.01),小熊猫(P<0.05)与川金丝猴(P<0.01)的照片数均显著减少,大熊猫、水鹿的照片数也呈减少趋势;到三期(2016—2017),大熊猫、小熊猫及水鹿3种关注野生动物的照片数基本回升到激励政策实施前的水平,无川金丝猴照片记录。(2)一期,4种野生动物在研究区域有较广的分布;二期,大熊猫、小熊猫的空间分布范围均缩小,无川金丝猴空间分布信息,而家畜、水鹿的空间分布范围有所增加;到三期,大熊猫、小熊猫的空间分布基本恢复到放牧激励政策实施前的区域,无川金丝猴的空间分布信息。(3)放牧激励政策实施前后,大熊猫、小熊猫及川金丝猴活动模式无明显变化,但水鹿的活动更加集中于傍晚,以避开人类与家畜的活动高峰。同域分布的不同的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如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不同,各保护区在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时应综合考虑人类干扰对多个物种的影响,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038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3.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欧阳志云,王晓,侯金,等. 同域分布的珍稀野生动物对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J]. 生态学报,2018,38(18):6484-6492.
APA 欧阳志云.,王晓.,侯金.,张晋东.,白文科.,...&周世强.(2018).同域分布的珍稀野生动物对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生态学报,38(18),6484-6492.
MLA 欧阳志云,et al."同域分布的珍稀野生动物对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生态学报 38.18(2018):6484-649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