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国女性毒品成瘾群体DSM-5 PTSD 症状流行率和表型模型的研究
作者刘洛冰
答辩日期2018-12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王力
关键词毒品成瘾女性群体 Dsm-5 临床表型模型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The study of prevalence rate and phenotypic model of DSM-5 PTSD among a cohort of Chinese drug addicts
学位专业应用心理学
英文摘要

由于女性成瘾者心理更为脆弱,心理创伤更大,PTSD发病率更高,本研究基于862名四川某戒毒所强制戒毒女性成瘾人员数据(平均年龄31.2),探究症状标准修订对PTSD症候学(流行率、表型模型)的影响。探究这种影响,能够为诊断修订的适用性积累实证性证据,也能进一步为毒品成瘾的特殊群体PTSD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因此,研究一探讨基于DSM-5诊断标准的特定创伤样本群体PTSD流行率和症状频率。通过IRT明确症状条目的适用性,从而探讨症状修订对PTSD流行率的影响。症状标准的修订除了对流行率、条目适用性带来了影响,还对PTSD的临床结构带来了影响。为了探讨这种影响,研究二首先基于样本数据,从内部拟合角度探究该群体的最优临床表型模型。其次,通过外部校标的引入来对本研究探寻出来的最优模型进行因子异质性的验证,从而进一步积累实证性证据。

结果发现,该样本群体PTSD可能的阳性率为18.6%。此外,IRT结果显示,B症状簇中,B3条目(闪回)难度最大,而区分度最小;C症状簇各条目难度和区分度相差不大;而在D/E症状簇中,D1(创伤相关的遗忘)/E2(鲁莽行为)条目难度最大,区分度最小。最后,毒品成瘾女性创伤群体中七维混合模型为内部拟合最优模型;而运动冲动性和外化行为因子的相关显著高于运动冲动性与其他异质性因子的关联系数,这为该因子独立性的提供了实证支持。本研究的发现表明,该群体为高创伤高患病群体,值得研究者持续关注。上述条目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不是很好;但整体而言,研究结果是支持DSM-5诊断标准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的。最后,我们对该群体进行临床评估时最好使用七维混合模型。

语种中文
页码4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7975]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洛冰. 中国女性毒品成瘾群体DSM-5 PTSD 症状流行率和表型模型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