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旅游街景图像的采集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
作者覃文敏
答辩日期201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杨兆萍
关键词旅游街景 图像采集 技术体系 公路景观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街景是旅游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地图阅读方式。街景在旅游业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在虚拟旅游、旅游决策和旅游教学等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街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旅游景观特性,构建了旅游街景图像采集的方法与技术体系,并以全新疆和部分景区与地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对于丰富街景技术的理论,指导旅游街景图像的采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以摄影美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和公路景观学理论为基础理论,厘清了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地图、街景地图和公路景观的概念。从街景采集技术、街景隐私保护和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评价等五个方面,对街景的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国内外的街景地图服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概括了街景的应用领域和方向。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总结,指出了目前理论和应用研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以此引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街景图像的采集过程和方法;旅游街景采集方法与技术体系;公路景观带街景采集方法与技术体系。 第二,以实地采集经验为基础,系统地总结和分析街景图像的采集方法与技术体系。对所采用的街景图像采集设备和空间信息采集设备进行了说明,并从取景速度、采集量和限制因素等7个方面对各种街景采集平台适用的空间和采集对象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流程图的方式,分析和厘清了新疆旅游街景图像的整体工作流程,对街景图像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并从数据统计和空间分布上,总结了新疆街景图像采集工作的采集数据量和空间分布。 第三,以提高街景图像的质量为目标,分析路面质地与等级、采集密度与速率和气象气候条件等因素,对街景图像质量的影响途径和程度;气象气候条件是影响街景图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新疆各地州和部分地区为例,从各类气象气候条件的作用方式出发,并将其量化,计算出了新疆各地州的最佳采集月份,初步拟定了两条新疆街景采集线路。 第四,从旅游景观的分类出发,从采集时间、采集角度、采集距离、采集平台和采集线路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各类旅游景观的特性设计采集方案的思路,并以新疆部分景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旅游街景的采集对象分为了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和旅游交通三大类,分析各个采集对象的功能需求和内在影响因素,并以布尔津县、白哈巴村和省道S232为例,分析各自的街景图像采集与处理方案;将公路景观带从旅游交通中分离出来,从公路景观带的特性出发,分析其功能需求和影响因素,最后本文以独库公路为例,针对其特性,对独库公路进行分段,针对每一路段的不同特征,制定相应的采集工作方案,形成了一套公路景观带的街景图像采集方法与技术体系。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人文地理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4668]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覃文敏. 旅游街景图像的采集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