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流沙地砾级沙粒胶结体基本特征及抗风蚀效益的风洞模拟
作者孙娜
答辩日期201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徐新文
关键词砾石级沙粒胶结体 风蚀率 抗风蚀效率 风沙流结构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英文摘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部分垄间平沙地中,天然分布有一种特殊物质——砾石级沙粒胶结体(gravel-size sand cemented bodies,缩写为GSSCD)。本文以GSSCD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其与地表的粗砂和极粗砂呈复区分布,共同构成了覆盖沙面的大颗粒层。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表明,砂粒胶结体直径大小不一,能达到粗砂级、极粗砂级和砾石级(细粒和中砾),最大可达23.5 mm;颗粒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手捏不碎;比重为2.51g/cm3,略小于砾石和当地沙丘砂;可溶物的pH值呈中性,电导率2.56 ms/cm,主要成分为CaSO4。砾石尺度的砂粒胶结体在地表的分布密度可达807粒/m2,覆盖度2~3%,组成砂砾胶合体的沙粒物质主要以细沙(125-250μm)和极细沙(63-125μm)为主。 (2)在净风和挟沙风条件下进行了GSSCD覆盖沙面的抗风蚀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床面的蚀积状态与来流条件、覆盖度和风速均有关,净风时所有覆盖度床面均呈风蚀状态,挟沙风时随覆盖度和风速而变化,床面可呈三种状态:风蚀、蚀积平衡、风积;在风蚀状态时,床面风蚀率随覆盖度增大以指数形式降低,随风速增大而以多种函数形式增加,抗风蚀效率随覆盖度增大而逐渐增加,但不同覆盖度范围内增加率不同;挟沙风条件下呈蚀积平衡状态的床面覆盖度临界Cb值与风速大小有关,随风速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加;在挟沙风条件下,覆盖度大于Cb值时呈风积状态,床面风积率与风速的关系较为复杂,80%覆盖度床面风积率随风速增大呈对数形式增加,但40%覆盖度床面风积率则随风速增加呈指数形式降低。GSSCD覆盖确实具有与砾石相类似的抗风蚀效益,并且在一定覆盖度条件下还能捕获流沙颗粒。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丘间地天然发育的GSSCD对于地表蚀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3)净风下,风速不变,随着覆盖度从2%增加到80%,输沙率递减;覆盖度相同时,随着风速的增大,输沙率增加。三种风速下各不同覆盖度时,λ的值几乎均大于1,表明沙面基本处于吹蚀状态。12m/s风速下的λ值均明显高于8和10m/s时,随着风速的增加,λ增加,即风速越高,砾石级沙粒胶结体床面沙粒的吹蚀越强烈。 (4)挟沙风下,覆盖度从2%-80%,各风速下没有出现 “象鼻”效应,风沙流结构并未发生变异,输沙率的变化基本遵循指数衰减规律。风速8m/s时,不同的覆盖度下λ值在0.8-1.4范围内,床面的沙粒存在风蚀,风积和平衡三种过程。风速10m/s和12m/s时,λ值均大于1,即在较高风速下,沙面在沙源充分时有利于风蚀。10m/s时,λ值在1.5-2.3之间,12m/s风速时,λ值在2.0-3.1之间,可见随风速增加,λ值有一种增大的趋势,即风速越高,沙粒吹蚀的过程越明显。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工程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4666]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娜. 流沙地砾级沙粒胶结体基本特征及抗风蚀效益的风洞模拟[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