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刘彦随著
2007-04
出版者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关键词山区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研究 研究 生态友好型 土地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 中国 云南省
目录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产生的背景 第1页 第二节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2页 第三节 本项研究基本思路、方法和内容体系框架 第2页 第四节 RS、GPS与GIS技术在本项研究中的应用 第4页 第二章 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殊内涵 第6页 第一节 国内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第6页 第二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 第14页 第三节 山区的基本特点 第19页 第四节 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定含义 第20页 第三章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与方法 第25页 第一节 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简况 第25页 第二节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第27页 第三节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 第29页 第四节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模式 第33页 第四章 云南省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与可持续性评价 第51页 第二节 云南省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分析 第56页 第三节 云南省土地利用总可持续性分析 第60页 第五章 山区典型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案例分析 第97页 第一节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土地的修复模式分析——以西畴模式为例 第97页 第二节 水土流失山区的梯田模式分析——以哀牢山区哈尼族梯田稻作模式为例 第105页 第三节 水土流失山区的土地生态修复模式分析——以大姚修复模式为例 第113页 第四节 人多地少山区的集约利用模式分析——以大理白族农户精耕细作—多种经营模式为例 第125页 第五节 西双版纳山地民族由“刀耕火种型”土地利用方式向“精耕细作—多种经营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 第130页 第六章 山区典型生态破坏型土地开发利用模式案例分析 第134页 第一节 陡坡毁林开荒型开发利用模式分析——以彝良坡地耕作模式为例 第134页 第二节 围湖造地型开发利用模式分析——以滇池流域围湖开垦模式为例 第147页 第七章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整理模式探析 第164页 第一节 土地整理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第164页 第二节 当前山区土地整理的误区及其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167页 第三节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整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构建 第170页 第八章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体系 第177页 第一节 云南山区典型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与技术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分析 第177页 第二节 建立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框架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179页 第三节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框架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 第180页 第四节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框架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182页 第五节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体系 第184页 第九章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第187页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 第187页 第二节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 第190页 第三节 云南金沙江流域生态安全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第197页 第十章 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保障措施体系 第211页
中文摘要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殊内涵;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与方法;云南省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与可持续性评价等。
索取号29.327/682
ISBN978-7-5046-4762-7/F.513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专著
版本第一版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828]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_专著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专家文献库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室_专著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彦随著. 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 第一版.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