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I I型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潜伏感染EBV的分子机制研究 II 不同免疫佐剂增强EV71 VLPs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雅琼
答辩日期2015-05-01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广州生物院
导师彭涛
关键词Epstein-Barr病毒(EBV) 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 共感染 肠道病毒71型(EV71) 病毒样颗粒(VLPs)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I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Reactivation of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 by Co-infected Herpes Simplex Virus-1 II Comparison of Enhanced Protective Efficacy by Three Different Adjuvants on Suckling Mice Vaccinated with EV71
学位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英文摘要摘要I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存在广泛感染,是人类恶性肿瘤,如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Hodgkin病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严重的危害着人类健康。EBV能够在人体内建立长期潜伏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受到其它外界条件刺激时潜伏感染的EBV能够被再次激活。EBV的潜伏-激活生命周期与其致病机制密切相关,但EBV由潜伏状态进入裂解周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EBV与人类疱疹病毒属的其它成员存在广泛的共感染,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共感染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的一个皮层蛋白(Tegument protein) US3能够通过磷酸化环腺苷酸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激活潜伏EBV的Zp启动子,进而启动包括立即早期基因BZLF1、早期基因BALF5等一系列病毒基因的级联表达,最终激活潜伏感染的EBV,但是对其中进一步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在宿主细胞中发现,HSV-1感染细胞时能够在细胞内诱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化学药物诱导的ER Stress能够激活潜伏感染的EBV。ER Stress可以激活下游IREI-XBP1和ATF6-ATF6(N)两条信号通路。IREI-XBP1信号通路被激活后产生的XBP1s剪切体能够作为转录因子激活潜伏感染的EBV,而另外一条ATF6-ATF6(N)通路被激活后,所产生的转录因子不能激活潜伏感染的EBV;药理抑制ER Stress时,显著的削弱了HSV-1对EBV的激活程度。这些结果说明HSV-1感染细胞后通过诱导ER Stress激活潜伏感染的EBV,XBP1s可能介导了HSV-1对潜伏EBV的激活。其次我们从病毒本身进行了研究,HSV-1的另一个皮层蛋白UL13与US3有着相似的激酶活性,因此我们研究了UL13在EBV激活过程中潜在的作用。我们发现,过表达UL13削弱了HSV-1对EBV的激活程度,而过表达激酶活性位点突变的UL13蛋白时,对HSV-1激活EBV的程度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UL13削弱了HSV-1对潜伏EBV的激活程度,而UL13的激酶活性位点没有介导这种削弱机制。 总结,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共感染中HSV-1激活潜伏感染EBV可能的分子机制,对临床上对EBV的防治和药物靶点的寻找提供新思路。 摘要II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主要感染儿童和婴幼儿并引起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的患儿中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等,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死亡。近年来,EV71感染的爆发流行促使了针对EV71的疫苗研究。研究显示EV71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护,但是二者潜在的风险以及免疫后产生的副作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使用;DNA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和亚单位疫苗都是基于EV71 VP1研究的疫苗,但都因为免疫原性不高而无法达到较高的保护效率。所以目前临床上尚没有高效又安全的针对EV71的疫苗。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缺失病毒基因组RNA但具备完整病毒衣壳的颗粒,没有感染能力也不能在宿主机体复制,大大的降低了潜在的风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成为最近几年EV71疫苗研究的热点。但是因为VLP是由棒状杆菌表达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免疫原性也不够高,这样研发能够提高VLP保护效率的免疫佐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中国在临床上批准使用的免疫佐剂是铝佐剂,处于研究阶段的免疫佐剂有CpG-ODN,Poly (I:C)等,其中CpG-ODN现已被美国批准在临床上使用,Poly (I:C)正处于临床三期实验。本研究中,针对铝佐剂和CpG-ODN、Poly (I:C)分别进行了其对EV71 VLP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7日龄的乳鼠随机分组后分别免疫VLP、VLP和不同免疫佐剂的组合。我们发现,佐剂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LP对乳鼠的保护效率。而三种不同的佐剂对增强VLP对乳鼠的保护效率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在乳鼠存活率上,CpG-ODN与VLP共同免疫可以达到全保护,高于铝佐剂或Poly(I:C)与VLP的组合。在乳鼠血清中EV71特异IgG抗体滴度上,CpG-ODN与VLP组合的IgG滴度略低于灭活的EV71疫苗的滴度,高于其它组合。在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上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CpG-ODN与VLP免疫组的乳鼠脾淋巴细胞在接受VLP刺激后无论是IFN-γ还是IL-4的分泌水平都是相对较高的。 总结,在我们使用的三种佐剂中CpG-ODN的免疫保护效果从攻毒后乳鼠的存活率、乳鼠血清中EV71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等几方面来比较都要优于其它两种免疫佐剂,有可能成为临床上防治EV71潜在的有效免疫佐剂。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页码7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foo.ac.cn/handle/2SETSVCV/1060]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雅琼. I I型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潜伏感染EBV的分子机制研究 II 不同免疫佐剂增强EV71 VLPs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D]. 广州生物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