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辽西热河群的恐爪龙类化石及虚骨龙类的演化
作者徐星
答辩日期2002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导师李锦玲
关键词辽西 热河群 恐爪龙类 虚骨龙演化 分支系统学
其他题名DEINONYCHOSAURIAN FOSSILS FROM THE JEHOL GROUP OF WESTERN LIAONING AND THE COELUROSAURIAN EVOLUTION
学位专业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英文摘要该文详细描述了中国辽西热河群10件恐爪龙类化石标本的骨骼与皮肤衍生物形态.该文对虚骨龙类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该文首次定量检验了某些分类单元对于恢复虚骨龙美演化的重要性,首次检验了虚骨龙类身体不同部位的信息对恢复虚骨龙类系统演化研究的影响,首次定量评价了虚骨龙类演化各个阶段身体不同部位的相对变异程度.该研究表明手盗龙类主要由两大支系,即由阿佛瑞兹龙类、镰刀龙类和窃蛋龙类组成的支系和由伤齿龙类、奔龙类和鸟类组成的支系.这一结果与目前虚骨龙类的化石记录更为吻合,它表明虚骨龙类主要类群的起源时间比过去认为的要晚.该研究也支持恐爪龙类是由伤齿龙类和奔龙类组成的单系类群,但这一结论的支持强度较弱.基于得到的分支图,对虚骨龙类的演化进行了讨论:定量的研究表明虚骨龙类、手盗龙类和副鸟类这三个节点的相对形态变异程度要高于其他节点;对特征分布的分析表明向鸟类演化的主要结构性转化在手盗龙类的早期演化阶段就已完成;在某些非鸟手盗龙类中观察到一些树栖的特征.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推论非鸟手盗龙类和鸟类的树栖特性的方法.定量的研究表明虚骨龙类当中存在向树栖习性演化的趋向,原始的副鸟类可能具备树栖能力,一些进步的副鸟类进一步提高了这一能力.这一古生态转化与来自独立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和软体组织的信息是一致的.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8-12
页码32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757]  
专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硕博论文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古低等脊椎动物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星. 辽西热河群的恐爪龙类化石及虚骨龙类的演化[D].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