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lohii的巴弗洛霉素生物合成后修饰途径解析和高产巴弗洛霉素A1工程菌构建
作者李众
答辩日期2017-05
文献子类硕士 ; 学位论文 ; 硕士 ; 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青岛
导师链霉菌,巴弗洛霉素,生物合成,延胡索酸腺苷酰转移酶,调控基因
关键词理学
其他题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位专业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s)是一类核心骨架经I型聚酮合成酶装配合成的属于B类Plecomacrolide家族的十六元大环内酯。迄今为止,已有近30种巴弗洛霉素被发现,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多样,一直受到药物学家的关注,但是对哺乳动物的高毒性阻碍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巴弗洛霉素A1作为所有巴弗洛霉素的母核结构具有很强的囊泡型H+-ATPase抑制活性,有望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 分离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皇冠岛的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lohii ATCC BAA-1276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巴弗洛霉素A1,C1,B1。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完成了S. lohii的巴弗洛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但是其后修饰途径一直未得到阐明。本研究通过体内基因敲除和体外酶反应首次完成对S. lohii的巴弗洛霉素的后修饰途径(巴弗洛霉素A1→巴弗洛霉素C1→巴弗洛霉素B1)解析:新颖的延胡索酸腺苷酰转移酶Orf3负责延胡索酸的激活,催化形成延胡索酰磷酸腺苷(延胡索酰AMP);延胡索酸转移酶Orf2将延胡索酰AMP转移到巴弗洛霉素A1的21位羟基形成巴弗洛霉素C1;酰胺合成酶BafY催化巴弗洛霉素C1的羧基与由酰基辅酶A连接酶BafX和5-氨基乙酰丙酸(5-ALA)合酶BafZ催化形成的五碳结构单元C5N的氨基形成酰胺键得到巴弗洛霉素B1。 由于巴弗洛霉素的结构复杂,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构建巴弗洛霉素A1的高产菌株,具有化学全合成难以比拟的低成本,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回补和过表达实验初步确定了S. lohii巴弗洛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AfsR家族调控基因(bafG)和LuxR家族调控基因(orf1)在巴弗洛霉素生物合成中起正调控作用。我们通过在只产巴弗洛霉素A1的突变株(S. lohii ∆orf2&orf3)中过表达Orf1,最终得到巴弗洛霉素A1的产量达535.1 ± 25.0 mg/L的高产菌株。 延胡索酸作为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存在诸多天然产物的骨架中,但其引入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本研究首次发现并鉴定了延胡索酸腺苷酰转移 酶Orf3和延胡索酸转移酶Orf2,为延胡索酸的引入机制提供了范例。整个巴弗洛霉素生物合成后修饰途径的阐明,体现了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之间的“沟通”,为高效低毒的巴弗洛霉素或新型药物分子的理性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英文摘要中文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20-12-0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ibebt.ac.cn/handle/337004/9976]  
专题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_酶工程团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众.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lohii的巴弗洛霉素生物合成后修饰途径解析和高产巴弗洛霉素A1工程菌构建[D]. 青岛.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