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海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题名两株地中海海鞘和海绵来源的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李莉
答辩日期2018-05-1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王斌贵
关键词地中海 溜曲霉 焦曲霉 神经氨酸酶活性
学位名称工程硕士
英文摘要

    地中海海域高盐、寡营养环境使其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主要热点区域之一,其中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的次级代谢研究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本文对2000年以来地中海海洋动物来源真菌的天然产物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统计分析发现,地中海海洋动物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主要类型是聚酮类和萜类,分别占49%25%,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合计占26%左右。这些代谢产物普遍具有抗菌、抗肿瘤、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其中聚酮类化合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比例高达53%,进一步证明了地中海海域是活性天然产物的巨大宝库,具有极大的研究潜力。

本论文对分离自地中海海鞘(Pyura momus)的一株焦曲霉(Aspergillus ustusTK-5进行了规模发酵,从中分离鉴定了27个化合物,包括8个混源萜类化合物(AU 18)、10个倍半萜类衍生物(AU 918)、7个二倍半萜类化合物(AU 1925)、1个三萜类化合物(AU 26)和1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AU 27)。其中三个混源萜类化合物(AU 13)经核磁共振、单晶衍射实验确定为新化合物,并对其生源途径进行了推测。另外对地中海海绵(Ircina oros)来源的一株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TK-18进行了研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AL 16),包括甾醇和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对上述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混源萜类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较强,其中化合物AU 1AU 2AU 4AU 6AU 7IC50值分别为5.288.955.711.378.95 μM,化合物AU 4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MIC = 8.0 μg/mL)。

       本论文通过对两株土耳其海域海鞘和海绵来源的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印证了地中海来源真菌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丰富了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内容,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4467]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莉. 两株地中海海鞘和海绵来源的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