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
曲家鹏 ; 杨敏 ; 李文靖 ; 李克欣 ; 张堰铭 ; Andrew T. Smith
刊名兽类学报
2008
卷号28期号:2页码:144-150
关键词高原鼠兔 家群结构 年龄组成 性比 季节变异
合作状况国内
中文摘要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英文摘要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学科主题动物学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3246452
公开日期2009-11-0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99]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曲家鹏,杨敏,李文靖,等. 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J]. 兽类学报,2008,28(2):144-150.
APA 曲家鹏,杨敏,李文靖,李克欣,张堰铭,&Andrew T. Smith.(2008).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兽类学报,28(2),144-150.
MLA 曲家鹏,et al."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兽类学报 28.2(2008):144-15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