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南海北部上层盐度变化观测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作者张博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7-05-27
导师谢强,曾丽丽
关键词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上层盐度,盐度收支方程,吕宋海峡盐输运,南海内部盐输运
学位专业物理海洋学
中文摘要南海盐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并且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淡化趋势,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SCSIO)提供的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CTD温盐剖面(2004-2013年,共计595个),探讨南海北部盐度年际变化与淡化趋势以及典型高盐事件的相关影响因子,从而揭示南海北部盐度的变异特征及相关机理。主要发现如下: 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温盐观测的聚类分析发现南海北部水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层和次表层,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04-2006年在吕宋海峡120°E断面和南海18°N断面上层均存在一个明显的高盐值区;2004年、2006年和2011年在吕宋海峡附近的表层等密面和次表层等密面上都出现了南海-黑潮混合水团,且次表层的混合范围更广。这十年间南海北部上层盐度不仅展现出显著的年际差异,在整体上更呈现出淡化趋势,经统计南海北部上层盐度以0.044psu/yr的速率快速淡化。2004-2013年间,南海北部上层盐度主要受到净淡水通量和吕宋海峡盐输运的联合调控。从整体上看,净淡水通量(降雨-蒸发)呈上升趋势,吕宋海峡上层盐输运程下降趋势,增强的淡水输入和减弱的高盐水入侵都有利于南海北部上层盐度的淡化。 除了已被深入探讨过的2012年极端淡化事件,2004-2005年南海北部高盐事件是这十年盐度变化中的另一个重要过程。2004-2005年南海北部盐度相比于气候态均值分别增加了0.10psu和0.14psu,且盐度增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150m以浅。2004年净淡水通量仅略低于气候态均值,2005年净淡水通量则明显高于气候态均值,因此净淡水通量不会是导致此高盐事件的有利因素。我们进一步通过块体简化盐度收支方程,定量评估盐度收支方程里中平流输运项(包括跨海盆经吕宋海峡的平流输运项和南海海盆内部南北海盆之间的平流输运项)的贡献。发现在2004年,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北部的盐含量输运显著大于气候态均值,是导致南海北部上层水体盐度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为探究2005年南海北部盐度持续增强的原因,我们进一步比较2004年和2005年的平流项演变,发现相对于2004年,虽然2005年吕宋海峡盐含量输运略低于气候态均值,但南海内部南海南北海盆间(通过18°N断面进入南海北部)的盐含量输运增强,即在2005年,海盆内部经向平流盐输运的贡献是促使南海北部上层盐度继续增强的关键因素。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418]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学位论文(硕士)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博. 南海北部上层盐度变化观测研究及其机理分析[D].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