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 期刊论文
木寨岭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
刘高; 张帆宇; 李新召; 杨重存
刊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12-30
卷号24期号:S2页码:5521-5526
关键词隧道工程 大变形 膨胀 塑性流动 软岩 断层带 Fault zone Muzhailing tunnel Soft rock Tunnel deformation
ISSN号1000-6915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large deformation and its mechanism of Muzhailing tunnel
通讯作者Liu, G. (liugaocf@lzu.edu.cn)
中文摘要木寨岭隧道是国道212线改建中的控制性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埋深大且地应力高,地下水丰富,断层发育,有5条大断层(总厚度273 m,占全隧道长度的21.9%),岩体软弱破碎,隧道自稳能力差。隧道建设过程中,产生强烈变形和严重破坏。隧道最大累计下沉和水平收敛分别达1.712和1.081 m;围岩初期变形迅速,变形速率大,变形持续时间长,隧道破坏严重,主要表现为拱顶下沉、边墙内挤、喷混凝土剥落、钢拱架扭曲、底鼓及仰拱开裂翘起、衬砌开裂等;变形破坏具有重复性和相似性。从围岩的岩性条件、地下水条件、地应力条件以及隧道变形破坏特征等方面,探讨了该隧道大变形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它是围岩...
学科主题Tunnels and Tunneling;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Methods; Surveying; Geology; Soils and Soil Mechanics; Accidents and Accident Prevention
收录类别EI
出版地Wuhan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43506]  
专题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高,张帆宇,李新召,等. 木寨岭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S2):5521-5526.
APA 刘高,张帆宇,李新召,&杨重存.(2005).木寨岭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4(S2),5521-5526.
MLA 刘高,et al."木寨岭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4.S2(2005):5521-552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