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期刊论文
中华农耕文明伦理观的历史足迹及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溯源(续)
任继周; 胥刚; 齐文涛
刊名中国农史
2014-02-28
期号1页码:13-20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 儒家伦理思想 三足鼎立之势 精神寄托 庄子注疏 四夷 发展期 东汉后期 精神需求 中国伦理学史
其他题名The Historical Footprint of Ethical Idea on Chines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Its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continuance)
中文摘要四、中华农耕文明伦理思想的发展期(220年-960年)东汉后期,中央集权崩解于内,四夷环视侵凌于外。胡人从多方入侵中原,天下大乱。从朝廷到平民,普遍寻觅新的精神寄托。隋唐以前官方推行的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其主流属社会中上层。至于平民,则付之阙如。佛、道两家满足平民的精神需求,于是趁势而起。遂成儒、道、佛三足鼎立之势。三者互为消长、互相补充,并衍生出玄学一派。是为农耕文明伦理学的发展期。
学科主题历史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53120]  
专题草地农业科技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继周,胥刚,齐文涛. 中华农耕文明伦理观的历史足迹及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溯源(续)[J]. 中国农史,2014(1):13-20.
APA 任继周,胥刚,&齐文涛.(2014).中华农耕文明伦理观的历史足迹及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溯源(续).中国农史(1),13-20.
MLA 任继周,et al."中华农耕文明伦理观的历史足迹及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溯源(续)".中国农史 .1(2014):13-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