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黄灌区稻旱轮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
杨世琦; 韩瑞芸; 王永生; 刘汝亮; 谢晓军; 杨正礼
刊名生态学报
2016-12-19
期号09
关键词秸秆还田 黄灌区 稻旱轮作 土壤硝态氮 淋失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区内大部分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物硝态氮与铵态氮。本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4500kg/hm2(T1,半量还田)和9000 kg/hm2(T2,全量还田)秸秆3个处理。利用树脂芯法吸附10cm、20cm、30cm、60cm和90cm土层的硝态氮流失量。2009—20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减少土壤30cm土层的硝态氮淋失。与对照硝态氮淋失量(15.76 kg/hm2)相比,T1(13.76 kg/hm2)与T2(13.74 kg/hm2)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淋失量分别减少12.71%和12.84%,T1与T2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30cm土层处,10、20、60与90cm土层处的处理与对照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秸秆还田提高了3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总氮,与对照(13.78 g/kg)相比,T1与T2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0.89 g/kg和1.24 g/kg;试验结束后,对照、T1和T2的总氮是达到0.64、0.66和0.69 g/kg,与对照相比,处理分别提高了2.76%和6.83%.秸秆还田有助于作物增产,T1与T2的水稻平均增产9.24%和10.37%,小麦增产10.11%和11.5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02529]  
专题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_生态安全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宁夏农林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世琦,韩瑞芸,王永生,等. 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黄灌区稻旱轮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J]. 生态学报,2016(09).
APA 杨世琦,韩瑞芸,王永生,刘汝亮,谢晓军,&杨正礼.(2016).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黄灌区稻旱轮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生态学报(09).
MLA 杨世琦,et al."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黄灌区稻旱轮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生态学报 .09(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