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期刊论文
现代气候条件下降水变化的“西风模态”空间范围及其影响因子初探
黄伟; 陈建徽; 张肖剑; Feng Song; 陈发虎
刊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
卷号45期号:4页码:379-388
关键词“西风模态核心区” 空间范围 年代际-年际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 (AMO) 印度夏季风降水 (ISMP)
ISSN号1674-7240
中文摘要全新世轨道-千年-百年-年代际尺度上中纬度亚洲内陆干旱区的湿度/降水变化与东亚季风区呈现出错/反位相的变化, 简称为中纬度内陆干旱区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 但至今对气候变化“西风模态”的适用空间范围及其影响因子缺乏深入研究. 针对整个中纬度欧亚大陆(30°~60°N, 0°~130°E), 使用1960~2010年GPCC, CRU和CPC三个降水数据集的逐月降水资料, 分别对冬、夏季降水的年际、年代际信号进行EOF分析, 发现现代气候背景下的降水变化“西风模态”在夏季年代际尺度表现最为显著, 亚洲中部内陆干旱区部分区域的年代际夏季降水与其东部的中纬度东亚季风区和西部的地中海周边地区均呈现出相反变化的空间格局, 在中纬度欧亚大陆表现出“-+-”的空间变化模态. 据此划分出气候变化“西风模态”核心区域, 即西部以里海(约50°E)为界, 东部到河西走廊西界(约90°E), 南北界限与亚洲中部干旱区南北界线吻合(约36°~54°N),整体相当于中亚和中国新疆干旱区, 本文将其命名为“西风模态核心区”. 依据逐月NCEP/NCAR再分析数据, 探讨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西风模态”的成因, 发现其不但与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纬向波动传播及印度夏季风降水异常之间的共同作用有直接联系, 而且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也密切相关.
出版地BEIJING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86037]  
专题资源环境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伟,陈建徽,张肖剑,等. 现代气候条件下降水变化的“西风模态”空间范围及其影响因子初探[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45(4):379-388.
APA 黄伟,陈建徽,张肖剑,Feng Song,&陈发虎.(2015).现代气候条件下降水变化的“西风模态”空间范围及其影响因子初探.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5(4),379-388.
MLA 黄伟,et al."现代气候条件下降水变化的“西风模态”空间范围及其影响因子初探".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5.4(2015):379-38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