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
韩永翔; 奚晓霞; 宋连春; 叶燕华; 李耀辉
刊名中国沙漠
2004-09-25
期号5页码:5
关键词青藏高原 沙尘暴 远程传输 生物泵 全球气候变化
中文摘要利用1961—2000年高原91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并结合高原沙区分布状况,分析了近40a青藏高原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具备发生沙尘暴的前提条件,大片的流动沙丘和大片荒漠化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年沙尘暴发生频率非常高,大体有以羌塘高原为中心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从12月至翌年4月,沙尘暴发生中心从藏南的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地区依次逐渐向北扩展到羌塘高原南部、羌塘高原及塔里木盆地南部,这种季节性摆动与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变化密切相关,加上高原海拔4000~5000m的高度,细粒物质被轻松地扬升到西风急流区,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高原成为远程传输最高效的沙尘源地之一。沉降...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47611]  
专题资源环境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永翔,奚晓霞,宋连春,等.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J]. 中国沙漠,2004(5):5.
APA 韩永翔,奚晓霞,宋连春,叶燕华,&李耀辉.(2004).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中国沙漠(5),5.
MLA 韩永翔,et al."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中国沙漠 .5(2004):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