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植物病害研究室
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杨菲; 张爱红; 闫冲; 孟凡思; 霍良占; 邸垫平; 苗洪芹; 王锡锋
刊名植物病理学报
2016-11-24
关键词灰飞虱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人工饲养 带毒 传毒
ISSN号0412-0914
DOI10.13926/j.cnki.apps.000060
英文摘要为明确人工饲养对灰飞虱传毒能力的影响,本文利用人工饲养至第55代、23代和8代的3个无毒灰飞虱群体,研究灰飞虱携带和传播RBSDV能力的差异。每个群体经饲毒、度过循回期后,选择雌、雄成虫各50头,单头单苗接种1叶1心期健康玉米。接种4 d回收灰飞虱,利用RT-PCR检测带毒率,并调查灰飞虱死亡率;接种43-50 d后调查玉米粗缩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人工饲养55代、23代和8代的灰飞虱群体平均带毒率分别为68.24%、58.93%和62.09%,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平均传毒率分别为31.22%、20.32%和29.91%,55代和8代群体均显著高于23代(p<0.05);3个群体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19%、65.24%和77.72%,其中55代群体极显著低于8代(p<0.01),二者与23代群体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灰飞虱的带毒率63.09%高于传毒率27.1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人工群体饲养至第55代的灰飞虱与仅饲养至第8代的灰飞虱在携带和传播RBSDV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且均保持了较好的能力。
分类号S435.111.49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7392]  
专题植物保护研究所_植物病害研究室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菲,张爱红,闫冲,等. 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J]. 植物病理学报,2016.
APA 杨菲.,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王锡锋.(2016).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植物病理学报.
MLA 杨菲,et al."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植物病理学报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