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李向岭1; 赵明1; 李从锋1; 葛均筑1; 侯海鹏1; 李琦2; 侯立白2
刊名作物学报
2010
卷号36期号:12页码:2143-2153
关键词播期 玉米 干物质积累 平均速率 模型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Effect of Sowing-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y- namic and Establishment of Its Simulated Model in Maize
英文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益农103、先玉335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期(5月3日、5月28日和6月22日)和4个密度处理(4.5、6.0、7.5和9.0万株hm~(-2)),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分析播期、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关系及其积温关模型. 结果表明:(1)将3个播期玉米不同处理的最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出苗至成熟的积温分别定为1,建立了相对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积温关系的Richards模拟,方程为y=a/(1+e~(b-cx))~(1/d). (2)方程参数a值(终极生长量参数)基本为1;b值(初值生长量参数)和c值(生长速率参数)在播期、品种间变异较大,密度间变异较小;d值(形状参数)在播期、品种和密度间变异较小,可见播期主要通过调节参数b、c值来实现对整个方程的调控. 应用2008年本试验和另一试验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准确度(以k表示)均在1.0486~(**)以上;精确度 (以R~2表示)均在0.9534~(**)以上. (3)拔节期至蜡熟期是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对密度的敏感反应期;晚播玉米所需积温在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的缓慢增加和下降阶段逐渐减少,在快速增加阶段逐渐增加. 全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表现为先玉335>登海661>益农103;且早播>中播>晚播;密度越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越大,达到显著水平
学科主题植物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1557]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66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向岭,赵明,李从锋,等.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J]. 作物学报,2010,36(12):2143-2153.
APA 李向岭.,赵明.,李从锋.,葛均筑.,侯海鹏.,...&侯立白.(2010).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作物学报,36(12),2143-2153.
MLA 李向岭,et al."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作物学报 36.12(2010):2143-215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