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
柯福来; 马兴林; 黄瑞冬; 王传海; 徐安波
刊名玉米科学
2010-04-15
期号02页码:65-69
关键词玉米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英文摘要以玉米杂交种先玉335、郑单958、吉单35为试材,在67500株/hm2种植密度下,分析高产玉米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先玉335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吉单35。群体粒数多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百粒重高是玉米高产的保证。受精花丝数多、败育粒数少、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子粒形成关键期干物质积累多、单粒干物质供应充足是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还发现,群体粒数和粒重的协调有赖于源库水平的协调。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7615]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等.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J]. 玉米科学,2010(02):65-69.
APA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2010).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玉米科学(02),65-69.
MLA 柯福来,et al."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玉米科学 .02(2010):65-6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