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I.取样方法研究
邱丽娟1; 曹永生1; 常汝镇1; 周新安2; 王国勋2; 孙建英1; 谢华1; 张博1; 李向华1; 许占有1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卷号36期号:12页码:1442-1449
关键词中国 大豆 核心种质 取样方法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Soybean (G. max) Core Collection I. Sampling Strategy
英文摘要以23587份中国栽培大豆为试验材料,根据农艺性状,用20种方法构建了大豆初级核心种质,对3种分层法、3种确定取样数法和2种个体选择法进行了比较,明确了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取样方法和取样比例。不同取样方法与总体都进行了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层次取样方法(品种分类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二层次或一层次取样法,接比例和增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多样性指数法,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在20种方法不同取样比例条件下,方法17的平均品种距离降低幅度大于方法15。因此,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15是构建大豆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用最佳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取样比例的品种平均距离,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9.0%)为适当的取样比例。
学科主题农业基础科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0692]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粒作物研究所, 武汉, 50008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等.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I.取样方法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442-1449.
APA 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周新安.,王国勋.,...&刘立宏.(2003).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I.取样方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6(12),1442-1449.
MLA 邱丽娟,et al."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I.取样方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36.12(2003):1442-144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