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何泽民1; 李晚忱2; 王晓鸣1
刊名植物保护
2011
卷号37期号:2页码:112-115
关键词云南 贵州 玉米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毒性频率
ISSN号0529-1542
其他题名Identification of Setosphaeria turcica races in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英文摘要玉米大斑病是云南和贵州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对2008年和2009年在云南、贵州采集分离获得的45份大斑病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在云南共鉴定出12、13、3N、123、12N、13N、23N、123N等8个生理小种,其中123N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30%;在贵州共鉴定出123、13N、23N、123N等4个生理小种,其中 123N小种是主要小种类群,占53.3%.云南的大斑病菌菌株对Htl、Ht2、Ht3和HtN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 73.3%、73. 3%、90%和80%,而贵州的菌株则分别为80%、80%、100%和93.3%.两省菌株的毒性随着抗性基因组合的复杂性增加而下降,对4基因组合的毒性频率分别为30%和53.3%;贵州的菌株毒性较云南菌株为高.云南的小种构成较复杂,而贵州小种的毒性更强
学科主题植物保护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0491]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
2.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雅安, 625014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泽民,李晚忱,王晓鸣. 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J]. 植物保护,2011,37(2):112-115.
APA 何泽民,李晚忱,&王晓鸣.(2011).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植物保护,37(2),112-115.
MLA 何泽民,et al."云南、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植物保护 37.2(2011):112-1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