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中4种可溶性糖含量UPLC -ELSD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
李瑞芳; 何娟娟; 尹广鹍; 辛霞; 卢新雄
刊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卷号17期号:1页码:63-69
关键词UPLC-ELSD 玉米种子 可溶性糖
ISSN号1672-1810
DOI10.13430/j.cnki.jpgr.2016.01.010
其他题名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Fructose,Glucose, Sucrose and Maltose in Maize Seed by UPLC-ELSD
英文摘要对比了HPLC-RID法和UPLC-ELSD法对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的检测。结果表明:UPLC-ELSD法的分离效果、重复性、灵敏度等比HPLC-RID法好,确定了UPLC-ELSD法测定4种糖含量的技术参数,即流动相为0.2% (w/v)三乙胺溶于75%(v /v)乙腈,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5 ℃,上样量为2 μL,在6 min内可以灵敏、快速地检测出果糖等4种可溶性糖。利用UPLC-ELSD法测定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4种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胚乳在吸胀之前,仅检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随着种子吸胀,蔗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葡萄糖和果糖逐渐增加,吸胀48 h时检出麦芽糖。胚在吸胀之前,4种可溶性糖均可以检测到,且含量均显著高于胚乳,在吸胀过程中4种糖的变化规律与胚乳相似。因此,在玉米种子吸胀过程中,可能先动员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再动员贮藏物质合成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为种子萌发生长提供能量和中间物质。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0457]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种质库,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瑞芳,何娟娟,尹广鹍,等. 玉米种子中4种可溶性糖含量UPLC -ELSD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1):63-69.
APA 李瑞芳,何娟娟,尹广鹍,辛霞,&卢新雄.(2016).玉米种子中4种可溶性糖含量UPLC -ELSD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7(1),63-69.
MLA 李瑞芳,et al."玉米种子中4种可溶性糖含量UPLC -ELSD测定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7.1(2016):63-6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