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
谢瑞芝; 李少昆; 金亚征; 李小君; 汤秋香; 王克如; 高世菊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卷号41期号:2页码:397-404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中国 产量 分析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The Trends of Crop Yield Responses to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China
英文摘要【目的】明确中国目前开展的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产量效应以及具体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少耕研究集中在东北地区,免耕研究集中在长江下游及东南地区,秸秆处理和综合型措施的研究以西北地区最多。中国保护性耕作的产量研究结果多为增产,但也有10.92%的减产数据见诸于各地的报道,其中黄淮海、华北平原、西北内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区的减产概率比较高;少耕和免耕处理的减产概率较高;小麦减产概率最高,玉米减产概率最小。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对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反应不同:小麦在黄淮海、华北平原及西北地区的减产发生频率较高,少耕处理的减产概率最大,但在西南地区的稳产性能较好;水稻在西南地区减产概率高,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的稳产性能较好,秸秆处理减产概率高,而免耕稳产性能较好。少、免耕和秸秆处理相结合的综合型保护性耕作措施减产概率很低,且在所有区域对所有作物的表现相同,值得重点研究。【结论】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生产条件采用最具生产价值的耕作模式。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稳产丰产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学科主题农学(农艺学) ; 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760]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谢瑞芝,李少昆,金亚征,等. 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2):397-404.
APA 谢瑞芝.,李少昆.,金亚征.,李小君.,汤秋香.,...&高世菊.(2008).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41(2),397-404.
MLA 谢瑞芝,et al."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41.2(2008):397-4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