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
马有志1; 徐琼芳1; 辛志勇1; 陈孝1; 徐惠君1; 林志珊1; 张增艳1; 杜丽璞1; 李连城1; 富田因则2
刊名作物学报
1999
卷号25期号:4页码:433
关键词基因组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小麦黄矮病
ISSN号0496-3490
英文摘要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抗小麦黄矮病种质的遗传组成,研究表明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2n=56)具有40条小麦染色体、5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3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其中1对是罗伯逊氏易位染色体。结果表明无芒中4与远中5的遗传组成有明显差异,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抗黄矮病小麦种质F940418、T103均为抗病易位系,易位片段位于小麦染色体的端部,且为小片段易位。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06761]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所, 北京, 100081
2.日本鸟取大学, 日本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有志,徐琼芳,辛志勇,等.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J]. 作物学报,1999,25(4):433.
APA 马有志.,徐琼芳.,辛志勇.,陈孝.,徐惠君.,...&安室喜正.(1999).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作物学报,25(4),433.
MLA 马有志,et al."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作物学报 25.4(1999):43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