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利用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离黄矮病抗性候选基因克隆
张增艳1; 许景升1; 刘耀光2; 王晓萍1; 林志珊1; 辛志勇1
刊名作物学报
2004
卷号30期号:3页码:189-195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 黄矮病抗性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 克隆池PCR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Isolation of Resistance Gene Candidates by a Resistance Gene Analog of Thinopyrum intermedium and Pooled-PCR
英文摘要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利用同源序列法PCR扩增、克隆到9个具有开放阅读框的中间偃麦草R基因同源片段(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利用抗黄矮病材料(含Bdv2)、感黄矮病材料(无Bdv2)进行RFLP分析,筛选到1个NBS类RGA序列TirgaZ1与Bdv2连锁.根据TirgaZ1的序列重新设计1对引物,优化PCR扩增条件,将其转化为经典特异PCR标记(SC-TZ1).利用该特异PCR标记(SC-TZ1)和克隆池-PCR法筛选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草易位系HW642基因组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TAC)文库,分离到4个阳性TAC克隆T1~T4.限制酶切图谱分析结果表明,T1~T3为1类,插入片段约23 kb,T4为另1类,插入片段约为25 kb.以TirgaZ1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证实了阳性TAC克隆T1、T4为含有TirgaZ1序列的抗病基因候选克隆.分别以中间偃麦草、HW642和小麦亲本为探针对阳性克隆T1、T4进行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阳性TAC克隆T1、T4的插入片段均具有抗黄矮病易位系的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片段7XL,T1、T4为抗黄矮病基因候选克隆.测定和分析阳性克隆T1插入片段5'端-6 448 bp部分的序列,表明其最长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为2 675 bp,其编码产物具有信号肽、低复杂性结构、NB-ARC、跨膜域等结构,与已克隆的NBS-LRR类抗病基因RPP13、I2C等具有同源性.抗黄矮病基因候选克隆T1、T4的生物学功能有待通过转化、抗病鉴定进行验证.
学科主题分子生物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06358]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增艳,许景升,刘耀光,等. 利用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离黄矮病抗性候选基因克隆[J]. 作物学报,2004,30(3):189-195.
APA 张增艳,许景升,刘耀光,王晓萍,林志珊,&辛志勇.(2004).利用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离黄矮病抗性候选基因克隆.作物学报,30(3),189-195.
MLA 张增艳,et al."利用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离黄矮病抗性候选基因克隆".作物学报 30.3(2004):189-19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