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抗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研究
邱永春; 周荣华; 孔秀英; 张书绅; 贾继增
刊名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卷号26期号:1页码:1-6,T0001
关键词乌拉尔图小麦 栽培一粒小麦 普通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抗条锈病基因
ISSN号1009-1041
其他题名Transfer of Resistance Genes from Triticum urartu Tum. and Triticum monococcum L. to Triticum aestivum L.
英文摘要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和栽培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L.)是普通小麦的两个二倍体野生种,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为了将其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分别与两份乌拉尔图小麦材料1010013和1010015及一份栽培一粒小麦材料1010048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不能正常结实,必须进行幼胚拯救。成胚率为14.77%;而栽培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正常结实,但结实率很低。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对普通小麦与乌拉尔图小麦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观察结果表明,平均单价体为17.36个.二价体为5.32个。进一步对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乌拉尔图小麦1010013和1010015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1010048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染色体正常(2n=42)、细胞学稳定且抗性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和抗备锈病植株。说明来自二倍体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到普通小麦中。研究还发现普通小麦莱州953与乌拉尔图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杂交的结实率与中国春的同样高,表明其可能携带有远缘杂交亲和基因。
学科主题农学(农艺学) ; 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603]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邱永春,周荣华,孔秀英,等. 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抗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1):1-6,T0001.
APA 邱永春,周荣华,孔秀英,张书绅,&贾继增.(2006).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抗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6(1),1-6,T0001.
MLA 邱永春,et al."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抗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的研究".麦类作物学报 26.1(2006):1-6,T00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